脫貧攻堅考核中,群眾滿意度是重要指標之一,在現在隨機抽查的考核機制中,此項指標最讓人不放心,萬一抽到的群眾當天心情不好......高滿意度雖然難,但也不是不可能,它考核的實際上是我們的工作落實、工作作風。
實踐中,對脫貧攻堅工作最有可能不滿意的有幾種人:一是經濟條件相對也不是太好,但不夠貧困戶條件的一般農戶,有的地方稱為邊緣戶;二是想通過扶貧,得到補助,訴求未得到滿足的人,包括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其中非貧困戶居多;三是因為其他原因,有訴求而未得到滿足的人。
對這幾類可能不滿意的人,我們要區別對待:
一、對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邊緣戶,采取適當幫助措施,幫助其改善生活,尤其是要注意不能讓邊緣戶生活繼續惡化從而變成貧困戶。幫助困難群眾也是各級的責任,在采取措施時,要本著適當適度的原則,千萬不能邊緣戶滿意了,邊緣戶的邊緣戶又不滿意了。
二、對于第二種情況,要堅持原則,區別對待。確實由于我們工作失誤,政策該落實未落實的,要及時糾正;對于群眾特別是非貧困戶不了解政策造成的不滿意,要沉下身子做工作,加大宣傳說服力度,以誠感人、以情凝心;對于出發點不純,想借機薅羊毛的,則要嚴肅教育,同時留下證據,以備考核佐證。
三、第三種情況在許多地方存在,因為與扶貧不相關事情,借機表達不滿意。一方面要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做好說服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取證留檔,以備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