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煙草】玉溪煙草70年發展之成就綜述
來源:默認管理員點擊數:264發布時間:2019-09-12發布時間:2019-09-09 08:43 來源:玉溪網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玉溪煙草與改革同行、與時代同步,企業規模由小到大,實力從弱到強,闖出了一條“煙草興、經濟興”的發展模式。形成了以年種植60萬畝左右優質烤煙為基礎的原料生產支柱,以紅塔集團為核心的卷煙加工支柱,以卷煙輔料為特色的煙草配套產業,創造了一二產融合、輻射帶動三產的典型,開辟出一條地方煙草產業的發展之路、改革之路、規范之路,為玉溪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回眸:云煙之鄉的輝煌之路
玉溪素有云煙之鄉美譽,烤煙種植歷史悠久。作為孕育優質煙葉的搖籃,玉溪種煙自然條件得天獨厚。1953年,由國家煙草主管部門在河南鄭州召開了新中國第一次全國煙草工作會議,玉溪煙葉以108分的高分奪冠,榮獲“云煙之鄉”美譽。
玉溪煙草在經歷了供銷社管理、煙草公司初建與專賣管理體制形成、“三合一”體制管理、集團化管理四個時期后,完成了創業期,并在煙草體制機制改革中實現了騰飛。
首先是玉溪烤煙生產邁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十五”期間,我市推行烤煙科技聯質聯產樣板承包制,建立“紅花大金元”優質原料生產基地,加大了煙、水、路、基本煙田建設,煙區生產條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市煙葉收購計劃連續3年遞增,2005年全市煙葉種植面積、收購量創歷史最高記錄,分別為75.35萬畝和213.74萬擔。“十二五”期間,我市緊緊圍繞“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目標,以基地單元建設為抓手,以特色品種推廣為重點,抓實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膜下小苗移栽、優化煙葉結構、烘烤提質增效等重點措施推廣及規范管理,全面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煙葉生產保持持續穩定發展態勢,有力支撐了“卷煙上水平”戰略任務實施,為煙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煙農增收致富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三五”以來,玉溪煙葉生產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市場、質量、綠色、生態、安全”為主線,抓實核心煙區穩定、綠色發展、煙農增收等重點措施,促進全市煙葉生產加速轉型升級,奠定了高質量發展基礎。
其次是玉溪卷煙營銷步入轉型升級之路。“十一五”期間,我市卷煙銷量、單箱銷售收入和銷售總收入連續5年實現增長,是卷煙營銷量效齊增的黃金發展期;“十二五”期間,玉溪卷煙銷售以市場為導向,經過2012年、2015年兩次回調,逐步回歸理性,呈現銷量趨穩、結構貢獻度不斷提高的發展特點;進入“十三五”,玉溪卷煙銷售經過2016年的回調,呈現出銷量穩步回升,結構持續提升的發展態勢,截至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售卷煙29.81萬箱,單箱銷售收入以年均1000元左右的幅度持續增長。“十二五”期間,“玉溪”、“紅塔山”品牌卷煙銷量更是呈幾何級數增長態勢,有力推動了玉溪卷煙市場單箱結構快速提升。
另外,玉溪煙草發展也進入了嚴格規范之路,專賣管理、企業管理、內部建設等各項工作為玉溪煙草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貢獻:成為不可替代的支柱產業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玉溪煙草“兩煙”生產經營屢創新高,企業經濟效益快速提升,開創了跨越發展新局面,成為我市不可替代的重要產業、支柱產業,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穩居全省前列。
“十二五”期間,玉溪煙草商業實現稅利123.44億元,比“十一五”增加53.24億元,增幅75.85%,年均增長8.46%;企業資產總額由“十一五”期間的52.65億元上升至“十二五”期間的61.43億元;“十二五”期間,玉溪煙草產業對全市財政總收入的貢獻占比達77%,創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總量的39%,煙草產業產值每增加1,全市GDP相應增加1.87,深刻影響和改變著玉溪經濟發展格局,有力助推了全市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產業轉型升級,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穩定器、產業發展火車頭、全省煙草商業排頭兵。
“十二五”期間,玉溪煙葉工作連續五年獲省政府表彰,創造了“云煙之鄉”歷史性突破;玉溪煙區成為中國最優質煙葉的核心價值區和全省第三、全國第四大地市級產區,以及全國唯一的百萬擔以上特色品種煙葉產區,是全國中煙工業煙葉需求量最旺盛的地市級公司,為中國煙草發展和云產卷煙品牌做大做強作出了重要貢獻。“十二五”全市累計種植烤煙335.69萬畝,收購煙葉904萬擔,與“十一五”期間相比,收購總量減少了85.84萬擔,但煙農交售收入卻增加了42.16億元,煙農交售均價、上繳政府煙葉稅、煙農戶均年收入實現大幅增長。玉溪烤煙產業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煙農增收、推動“三農”發展、帶動農業科技進步、探索高原特色農業等方面成效顯著、作用突出、意義重大。
初心:報效國家,回報社會
70年來,玉溪煙草始終堅持報效國家、回報社會,充分發揮煙草產業優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切實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大力助推煙區“三農”發展,努力讓全社會共享玉溪煙草發展成果。從煙田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到大型水源工程建設,玉溪煙草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對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
2005年起累計投入煙田基礎設施建設補貼資金24.52億元,建設項目209065件,受益農田總面積達196.50萬畝;申報水源工程項目13件,爭取煙草援建資金8.59億元,建設完成了紅塔區龍母箐水庫工程、峨山尼去本水庫工程、紅塔區平灘箐水庫等大批普惠“三農”的民生工程。“十三五”以來,圍繞主業穩收、輔業助收、多元增收主線,突出“產業融合、品牌自主、渠道共建”,積極探索出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煙農增收創新模式,采用“煙+N”的特色產業布局,構建了以煙為主、多元產業協同互補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盤活育苗和烤房設施,采取“合作社+農業企業+訂單生產”模式,栽種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提升了設施利用率和資源回報率,增加農民收入;采取多元化投資方式成立了“玉溪三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搭建了煙農增收產業示范園平臺,成功承辦了2019年全國煙草行業煙農增收現場會。
70年來,煙草科技實力也實現了新飛躍。玉溪煙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一代又一代煙草科技工作者肩負煙草科技發展重任,刻苦攻關、開拓創新、無私奉獻,搭建起了全國一流的科技創新平臺,創造出了一批批對玉溪煙草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和重大推動作用的科研成果:擁有煙草行業唯一的煙草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中心,是首批獲國家局認證的“行業級煙葉生產技術中心”,首創于玉溪的“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獲國家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創建了玉溪首個科技部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
其中以“蚜繭蜂防治蚜蟲”為代表的生物防治技術實現里程碑意義的突破,首次實現商品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覆蓋全國93%植煙面積,創造了推廣速度最快、實施面積最大、農民參與程度最高、技術創新最多、綜合效益最好的五個“之最”,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各國推介的先進典型。
農業、農村和農民是玉溪煙草成長壯大的基石,玉溪人民培育了玉溪煙草優勢產業,通過反哺農村、回報煙農、回饋地方,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玉溪煙草樹立了企業和社會和諧發展的典范。(玉溪日報記者 蔡傳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