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逾三成投資者對基金公司不滿
來源:默認管理員點擊數:474發布時間:2004-12-28盡管有82.3%的投資者對今年投資基金的收益表示滿意,卻沒有人對基金公司的表現表示滿意。近日,本報調查對廣州市的部分廣大“基民”做出的一系列調查,揭示了投資者們今年身處基金市場的種種心態。有基金業行內人士表示,現在基金公司良莠不齊,投資者們對基金業的不滿可以理解。
調查方式:近日廣州方舟市場研究公司受本報委托對廣州市200位投資過基金的市民進行了電話訪問。
近兩成人投資金額逾10萬元
調查顯示:在往年曾投資過基金市場的市民中,有65.4%的人今年投資了基金。在今年的基金投資者中,有9.1%的投資金額在1~3萬元,18.2%的投資金額在3~5萬元,超過半數的基金投資者投資5~10萬元,也有近兩成人投資在10萬元以上。
記者在銀行采訪了一位基金投資者,她之前投資的那只基金目前已經跌到0.85元,但是她卻沒有什么抱怨,并且仍然推崇基金。她告訴記者,基金投資的理念她非常接受,不過這段時間因為自己沒有時間跟進,所以才暫停對基金的購買,想“伺機而動”。在她的朋友中,購買過基金的人不少,一次買幾萬元的也有,只買幾千元試試的也有。她表示,因為沒有時間跟進,自己不會炒股。
另一位投資者則表示:“以前投資過一只基金,當時收益還不錯,但是現在已經全部拋了,剛好保本。近期有銀行的朋友強烈介紹一只基金,看了一下,還可以,但手頭沒有錢,所以沒買。基金也是靠投資掙錢,現在股市環境這么差,基金也掙不到錢,所以我也要看看再說。”
也有堅決不投資基金的“頑固派”。一位投資股市多年的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他只會投資股票,不會投資基金。他說,基金是“有百害而只有一利”,在股市大漲的時候,靠基金公司的管理收益很可能會高一點。不過,本來投資證券市場就有不可避免的風險,還把自己的錢拿去給別人管,又增加了一層風險;而在雙風險基礎上,還要把獲得的收益分出固定的一部分給基金管理公司,自己的收益卻不穩定,當然不劃算。他認為,要不就自己炒股,要不就別碰這個市場,特別是不懂行的市民,還不如存款到銀行,既沒什么風險,收益率還是固定的。
無人對基金公司“滿意”
調查顯示:對于基金公司的表現,今年投資基金的市民中沒有人表示滿意,超過六成人認為基金公司的總體表現一般,33.3%的人表示不滿意和很不滿意。
這幾乎“抹殺”了今年基金公司的所有努力。然而基金公司對這個調查數據卻并不感到意外。深圳某基金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能接受這樣的調查結果。她稱:“從我們公司的投資者來看,有很滿意的,也有不滿意的。這個不滿意很多時候并不是因為我們做得不好,而是投資者不理解。只要凈值一跌,就有人開始抱怨了,但凈值總有漲跌的,基金經理也是人啊。”她認為,投資者對基金公司業績的認可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投資者需要給基金公司一個中長期的考察,比如一年。
還有基金人士表示,現在基金公司良莠不齊,確實有的基金公司沒有把客戶的利益放在首位,因此影響了市民對基金業的滿意度。
有基金投資者也認為,之所以有三分之一的投資者對基金公司的表現表示不滿意,是因為他們對基金這個市場不了解。她表示,要投資基金,除了要在之前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哪個公司業績好、值得投資外,還要衡量自己的需要購買的品種,當然,這就要求投資者起碼要“懂行“,雖然不一定是專家。
逾八成投資者對收益滿意
調查顯示:對于今年投資基金的收益,市民表示非常滿意的占17.7%,比較滿意的占58.8%,說明今年基金投資的收益是比較可觀的。
有投資者對接近兩成的滿意率感到吃驚。他表示:“首先目前投資基金的很多都是在股市碰了一鼻子灰,被莊家‘舞’得團團轉的人,他們都希望基金能給他們挽回一些損失,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今年查處了幾家違規的上市公司后,大量的資金流出股市,基金能有什么好表現啊。”他稱,從他身邊投資基金的朋友中估算,對收益滿意的人所占比例只能達到15%。
對比市民對基金收益率和對基金業的滿意度可以發現,兩個數據之間存在很大差別。為什么投資者對收益率滿意的同時,卻對基金公司的表現不滿意呢?
有基金公司人士認為:“他們有了收益還不滿,那就是基金公司的服務不夠好了。”也有行內人士認為,投資者期望值過高,而且很可能對于基金公司分出去的一部分管理費用很不“甘心”。
調查顯示:4.1%的投資者認為收益率大于3%就可以滿意了,2.0%希望是大于5%,63.3%的投資者表示,當基金的收益率大于10%時會比較滿意。
市民對投資基金的期望是怎樣的呢?有投資者解釋,基金公司多進行分紅,基金凈值別跌得太厲害,他們才對基金公司有信心。至于收益率當然是越高越好,不過,一般投資者的“底線”是一定要高過銀行的定期存款利息。有投資者還表示,期望收益是要兩三倍于定期存款利息。
逾六成人明年仍將投資基金
調查顯示:68.8%以上的基金投資者表示明年還會繼續投資基金,而在投資金額上,37.5%的人表示會與今年持平,31.3%的人表示將比今年有所增加。
一方面對基金公司有種種不滿,一方面又希望通過基金投資獲得較高的收益回報,投資者的這種心態是否不成熟?
有行內人士對此表示理解。他認為,目前基金內部已經呈現出較大的分化,比如湘財合豐成長今年以來的凈值增長率達到14.90%,但是鵬華行業成長的凈值增長率卻是-10.61%。對于投資者來講,未來基金投資需要擇優而行。不過,投資者未必能理性進行調查,分析哪個基金公司優、哪個基金公司劣,他們的判斷標準只有一個——收益高。調查報告顯示:“85.7%的投資者表示基金收益是其選擇基金公司或基金產品的第一標準。此外,投資者還會關注基金公司的信譽、投資風險,以及基金的升值潛力等。”
該行家表示,投資者應該認識到,收益率只是反映基金運作的一個方面,而且只是代表過去實現的業績,并不代表未來一定的連續性。比如鵬華2003年的凈值增長率為16.85%,排在基金前列,今年卻表現不佳。這反映出投資者對于基金的選擇標準應該是全面的,基金投資的穩健性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上一篇下一篇